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诊治指南摘要

浏览:330 发表时间:2020-05-12 15:26:00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诊治指南摘要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是由于合成两种主要胆汁酸(胆酸和鹅去氧胆酸)所必需的酶存在遗传缺陷,而引起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胆汁酸合成过程中需要至少14种酶参与,任何一个酶的缺乏都将导致正常胆汁酸生成障碍,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和症状发生。这类疾病占所有胆汁淤积性疾病的2.1%,占婴儿胆汁淤积性疾病的1% ~2%

该疾病有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而胆汁酸在维持正常肠肝循环和促进脂质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上起重要作用。胆汁酸合成障碍可以导致正常胆汁生成降低、脂溶性维生素和脂肪吸收障碍、肝脏中毒性和异常固醇中间产物积聚,扰乱了胆汁酸转运过程而引起胆汁淤积和肝硬化的发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常出现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如佝偻病等。不同酶缺陷的临床表型略有不同。

该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神经系统病变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等。而其临床表现与不同酶缺陷相关。实验室检查可见结合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γ谷氨酸转肽酶正常,组织活检可见巨细胞肝炎。神经系统病变在儿童晚期或成年后出现。实验诊断方法是串联质谱分析尿胆汁酸(包括胆汁酸及胆汁醇),这是确诊胆汁酸合成障碍最简单的方法。

多数患儿经口服初级未结合胆汁酸,如胆酸、鹅脱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治疗,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需在肝功能严重障碍前给予口服胆汁酸治疗。对于口服治疗不佳或者病情严重者,可考虑肝移植。针对不同酶缺陷的病人,治疗方式会有所不同。

多数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引起的疾病,如果在生命早期明确酶缺陷的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预后多较好。如果诊断时已发生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常需接受肝移植治疗,甚至因肝衰竭而死亡。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诊治指南,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