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历报告 ​

浏览:316 发表时间:2020-05-12 15:18:00

一份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历报告

全内脏反位(SIT)是一种与多种不同内脏异常相关的先天性异常,其特点是腹腔和胸腔器官完全反位。SIT属于从婴儿出生起就有的先天缺陷,其在安全出生婴儿中的估计发病率为1/15000-1/10000,男女比例为3:2。之前尚无数据显示继发性胆汁性硬化和这种条件之间存在关联。但在2011年,土耳其报道了一篇全内脏反位引起的肝硬化病例报道,发表在 Comparative Hepatology 杂志上。

该患者就诊时,主诉在过去6-7个月出现了黄疸,还伴有2-3年的疲劳和食欲不振的症状。该患者之前做过胆囊切除术(19年前)。有吸烟史,无饮酒史。在过去三个月内无使用肝毒药物记录。从体格检查中检测出了黄疸症状、中度肝大、脊柱后凸。患者的初步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所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232 U/L,丙氨酸转氨酶(ALT) 137 U/L,伽玛谷氨酰转肽酶(GGT) 252 U/L,碱性磷酸酶(ALP) 153 U/L,(总/直接)胆红素22.7/21.4 mg/dl,白蛋白2.5 g/dl,白细胞8100/mm3,血红蛋白12.5 g/dl,血小板216000/mm3INR 1.33。尿素、肌酸酐、电解质属于正常范围。此外,病毒性肝炎标识物(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乙型肝炎核心IgM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TORCH)、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血清学标识物(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KM)、干细胞质特异性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和尿铜测试也都属于正常范围。

胸腔X射线报告则显示了心右位。食道和胃道的射线照相图像上,胃体位于腹部中线右侧,而幽门和十二指肠球位于左侧。在胸部计算机控制断层扫描术(CT)检查中,观察到了右位心和之前肺部感染时的手术伤疤。鼻窦CT显示有慢性鼻窦炎症状。经腹超声(US)检查中检测出了全内脏反位、轻度不均匀肝实质和一级脂肪肝、胆总管扩张(11 mm)和轻度脾大。门静脉多普勒超声则发现了轻度脾大和扩张门静脉(14 mm)。在内镜超声检查中,注意到存在直径为11.9 mm的胆总管扩张,内无胆结石和胆泥。用哌替啶(50 mg)和静注咪达挫仑(5 mg)给患者进行了咽部局部麻醉和镇静之后,进行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观察到了肝外胆道扩张。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之后,使用了篮状导管和气囊导管来扫描肝外胆道,但是未提取出任何胆结石和胆泥。由于括约肌切开术之后没有检测到足够的胆汁淤积指标下降,决定进行肝活组织检查。

从活检材料来看,观察到了胆汁淤积、玫瑰花结形成、羽毛状变性、小叶中巨细胞形成、弥漫性纤维化、门脉区导管与胆管增生和淋巴浆细胞浸润。根据患者病史、影像技术、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除组织学发现外),诊断出患者患有SBC

给患者处方了牛磺熊去氧胆酸,剂量15 mg/kg/d。在后来的9个月随访期中,患者表现良好。实验室指标也在2个月内回到了正常范围,而且在随访期中,实验室指标没有任何异常上升情况。

由于下列原因,认为本病例属于SBC,而不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现在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简称PBC):1)首先,本病例中的抗线粒体抗体呈阴性;2)第二,没有任何见于PBC的症状表现,比如瘙痒、色素沉着过度、黄斑瘤;3)第三,在ERCPMRCP影像中,胆总管为中度扩张,且位于脊椎轴中线上;4)最后,患者处于第4阶段的肝纤维化,难以区分PBCSBC,但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理组织学发现都支持SBC这一结果。患SBC的主要原因是胆石/胆总管结石,胆囊手术后的胆管狭窄、慢性胰腺炎、胆管周围   炎、特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囊肿性纤维化。在此病例中,上述SBC原因都被排除在外。

因此,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有文献资料以来,第一例可能表示患有SBCSIT患者的病例。作者为刊发本病例报告,已征得患者同意,取得了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书。

文献参考:

Hacı Mehmet Sökmen, Kamil Özdil,et al. Situs inversus totalis and secondary biliary cirrhosis: a case report,Comparative Hepatology 2011,